虽然新加坡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但它的发展速度惊人。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新加坡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变成了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
它的许多公司也取得了这种进步,其中许多公司现在在新加坡、亚洲乃至其他地区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今年,新加坡将庆祝建国60年,椰子再次盘点一下这座狮城所孵化出的本土公司,以及它们如何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如果大家有意投资,可以多多关注这些企业哦~


新航集团SIA
谈到新加坡公司和品牌),就不能不提到标志性的新加坡航空公司(SIA)。新加坡航空公司以其世界级的服务和对细节的完美关注而闻名,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
早在1947年,新加坡航空公司就以马来亚航空有限公司(MAL)的名义成立,当时它开始从新加坡加冷机场每周定期飞往吉隆坡,怡保和槟城。
之后,历经新加坡独立,新航最终被拆分了出来,并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声名鹊起。

1977年,新航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开通跨太平洋直航服务的航空公司——从新加坡到旧金山,途经香港。
在21世纪初,新加坡航空公司再次拿到了“第一”,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使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客A380飞机的航空公司。


星展银行DBS
星展银行实际上是在新加坡独立后成立的,由新加坡政府于1968年成立为新加坡发展银行有限公司,目的是支持新加坡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工业化,并通过资助主要基础设施和工业计划来帮助经济增长。
在最初的几年里,星展银行帮助资助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项目,如造船厂、电信和房地产——实际上帮助奠定了今天新加坡的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初,它扩展到零售银行业务,并于1975年推出了证券交易部门。大约20年后,星展银行于1997年收购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零售银行——邮政储蓄银行(Post Office Savings Bank, POSB)。
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星展银行继续扩大其在中国大陆、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的业务。如今,它已经成立50周年,并继续在数字银行领域继续发展壮大。


康福德高ConfortDelgro
这是新加坡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一开始是由新加坡职总NTUC牵头成立的。
1987年,康福德高公司开始独立运营,并在公共和私人交通部门向海外扩张,将业务扩展到英国、澳大利亚、中国、越南和马来西亚。打车应用(如Grab)的兴起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对CDG的核心业务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它目前仍然是新加坡的关键品牌和标志性公司。


吉宝集团Keppel
它于1968年以吉宝造船厂(Keppel Shipyard)的名义成立,最初是新加坡港务局(Harbour Board of Singapore)的子公司,后者的成立是为了帮助新加坡的海运船舶维修行业实现现代化,并支持新加坡的工业化进程。

1975年,吉宝造船厂(Keppel Shipyard)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ingapore Stock Exchange)上市,这帮助该公司从一家国有企业转型为一家私营企业,筹集了资金。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吉宝扩展到海上船舶和工程、房地产开发(通过吉宝置地)以及金融服务(成立吉宝银行)。
时间快进到1999年,吉宝重组为吉宝集团(Keppel Corp),这是一家上市企业集团。20世纪初,吉宝将吉宝银行(Keppel Bank)出售给华侨银行(OCBC),并专注于其海上和海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务。


新翔集团SATS LTD
始于1972年,新翔集团曾是新加坡航空公司(SIA)的全资子公司。SATS的核心业务是为新加坡机场提供地勤服务和机上餐饮服务,同时支持新加坡航空业的扩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新加坡樟宜机场成长为全球航空枢纽时,SATS对其系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例如引入了自动化行李处理,建立了先进的机上餐饮中心(以支持数十家航空公司),并最终建立了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声誉。

2009年,SATS从新加坡航空公司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实体。在2010年代,SATS通过在餐饮、货物装卸和机场服务等领域成立当地合资企业,将业务扩展到亚洲和中东。
如今,SATS有两大核心业务;食品解决方案(如机上餐饮)和门户服务(如地勤服务和航空货运)。其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的210多个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