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最直接的钱说起。
11月10日,马来西亚令吉升到 RM3.18兑1新元,
创下 13个月新高。

上一次马币这么强,还是在2024年9月。
为什么突然回春?
简单来说:政治稳定、经济有起色。
马来西亚最近经济数据不错,中央银行也没急着降息,
投资者信心回来了。
再加上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
在10月的东盟峰会上风头十足——
不仅特朗普亲自到访,
马来西亚还签下了更优惠的贸易协定,
让“安华经济学”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与此同时,新币的表现就有点弱。
兑人民币一度跌到 1新元兑约5.46人民币,是近半年低点。

因为美联储放缓加息、人民币企稳,
新币的避险吸引力暂时下降。
从新加坡坐飞机,又变贵了一点:可持续航空燃料附加费要来了
还没等汇率喘口气,
新加坡民航局(CAAS)又宣布一个新规定——
从 2026年4月1日起售票、
2026年10月1日及以后起飞 的所有航班,
都要征收一笔叫做
“可持续航空燃料附加费(SAF Fee)” 的费用。
换句话说,以后从樟宜机场出发的每一趟飞机,都要为“绿色飞行”多出一点钱。
到底要多付多少?
根据民航局公布的数据:
|
|
|
|
|---|---|---|
|
|
|
|
|
|
S$2.80 | S$11.20 |
|
|
|
|
|
|
|
|
|
|
|
|
公务机、私人飞机也不能逃,最高一次要付 S$6,500。
货运航班则按每公斤多收几分钱。
航空公司必须在机票上单独列明“SAF附加费”,
让乘客一眼就能看出这笔钱花在哪。

为什么要收这笔钱?
别以为是航空公司在多赚你钱——这笔费用其实是国家层面的“绿色计划”。
民航局会把资金注入“可持续航空燃料基金(SAF Fund)”,用来购买环保燃料和支持减碳项目。
从2026年起,新加坡规定:
-
所有出境航班燃料中,至少 1% 必须来自可持续燃料(SAF);
-
到2030年,目标提升到 3%–5%;
-
最终在2050年,实现 净零排放。
简单说:
新加坡想成为全球第一个
“所有出境航班都用上环保燃料”的国家。
虽然贵一点,但这是通往未来的一张门票。
附加费不会乱涨:固定成本框架
不少人担心这笔附加费以后会不会越收越高?
民航局回应:不会。
他们采用所谓的“固定征费框架”(Fixed Cost Envelope),也就是说——
这笔费用不会随着油价波动而变化。
只有当未来环保燃料的混入比例
从现在的1%提升到3%或5%时,
政府才会重新检讨价格。
短短几天,从汇率到机票,好像新加坡人的钱包都在被考验。
椰友们怎么看?告诉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