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研究,在2025年,新加坡成为亚洲本地居民和外籍人士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事实上,新加坡拥有多项"昂贵"头衔,比如保持着"全球购车最贵城市"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果你是一名刚工作的年轻人,或是考虑接受新加坡工作邀约的外籍人士,这份2025年新加坡生活成本指南将为你展示不同预算和生活方式下的开销。


在新加坡生活的住房成本
无论是从海外搬来新加坡,还是刚从父母家搬出?无论租房还是买房,住房都将是你的最大开销。
若选择租房,预算至少需准备每月500新元(普通房间)至7000新元以上(整套房)。有资格购买组屋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需将月收入最高30%预留作房贷。
①在新加坡租房要多少钱?
多数外籍人士在新加坡租房。请注意——租金并不便宜。计划租房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
选择政府组屋还是私人住宅?
-
租单间还是整套单位?
-
选址靠近市中心还是远离市区?
-
房东规定可能如何影响你的支出?
1)该选择政府组屋还是私人住宅?
HDB组屋是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其优点是价格较低,但设计和配套设施较基础。
私人住宅通常指公寓。其租金更高,但装修更豪华,且配备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

2)租单间还是整套单位?
若选择与他人合租组屋或公寓单间(共用卫生间),月租金约500-2200新元。
如果不愿合租,租房成本将显著上升:根据建屋局数据,二房式组屋整租月租约2250-2500新元,五房式组屋约3500-4000新元,但优质地段五房式组屋月租可达6000新元以上。
公寓整租方面,studio户型月租从非核心地段的1500新元到核心地段的5700新元不等。

3)选址靠近市中心还是远离市区?
住所与市中心距离直接影响租金。越靠近中心地段价格越高。
选择市区边缘房源可节省开支。此外,非中心区域往往更具社区特色,餐饮选择也更实惠。

4)房东规定可能如何影响你的支出?
在新加坡租房时,需要注意部分房东会列出冗长的条款。若与房东同住,有些会禁止租客烹饪,这意味着你不得不每日外食或点外卖。其他常见限制包括接待访客、洗衣及空调使用时长(若习惯依赖空调,需特别关注这条限制)。
若难以接受诸多限制却无力整租,可寻找无房东同住的合租公寓单间。

②在新加坡买房有多贵?
在新加坡购房需要多少钱?这取决于你想购买的房产类型以及你在新加坡的身份(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或外国人)。以下是按身份划分的购房资格总结,下文将详细说明:

图源:moneysmart
1)新加坡公民
作为新加坡公民,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可自由购买从组屋(包括预购BTO和剩余组屋)到私人房产的任何住房类型。
中心地段的二手组屋价格可能相当高。根据Propertyguru数据,三房式组屋转售价约在30万至90万新元之间。不过根据地段和剩余地契,仍有大量价格不高的组屋可选。
以2025年组屋价格计算,若支付20%首付(组屋)或25%首付(私宅)并申请25年贷款,月供预计在1,000至3,000新元区间。购买私人房产则需准备约58万新元排屋则至400万新元以上。

2)新加坡永久居民
永久居民可在特定限制下购买公私两种房产,但需要满足不同条件的规定:
-
购买私人房产:二手执行共管公寓(EC)、私有化EC(满10年MOP)、私人公寓、分层地契有地住宅(拥有房屋产权但不含土地产权)、圣淘沙升涛湾有地房产、以及经土地管理局批准的有地住宅
-
购买新建组屋:仅限与新加坡公民联合申请BTO或剩余组屋SBF,可申请CPF住房补贴
-
购买二手组屋:与公民联合申请可选择任何地段(含核心区PLH单位);与非公民申请需满足"未婚夫妻"或"核心家庭"条件,且所有申请人需持有永居身份满3年(不可购3代同堂组屋及PLH单位)
-
永久居民不可单独购买组屋

3)外国人
目前,他们仅被允许在新加坡购买以下私人房产:
-
私有化EC(满10年MOP)
-
私人公寓
-
圣淘沙升涛湾有地房产
-
经土地管理局批准的有地住宅
如果外国人想购买组屋,唯一途径是与新加坡公民(但永久居民不行)联合申请。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在新加坡买房,身份决定了你能购买的房屋类型,也相对决定了你需要为此花费的金钱。
如果是本国公民,买组屋可能只需要50万新币就够,而且每个月还能用公积金付房贷,压力并不大。
如果是PR,买公寓往往要100多万新币,但也可能等三年(如果伴侣也是PR)后买二手组屋,可能60多万70万新币也就够了。
但如果你是外国人,因为只能买私人住宅,再加上需要支付60%的额外买家印花税,所以至少需要准备200多万新币才能买房哦~


在新加坡的交通成本
正如生活中其他方面一样,每月的交通开销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你每日的通勤距离和选择的交通方式。如果你很幸运地住在工作地点和市中心附近,你的交通花费会比那些住在裕廊西却需要每日通勤到中央商业区的人要少。
除非你有相当多的可支配收入,否则在新加坡买车可能不太划算。这里的汽车是出了名的昂贵——每月你将额外支出2,000至3,000新元,用于支付车贷分期、保险、油费、停车费和保养费。
另外,买车时,你还需要为“全球最贵铁皮”——拥车证买单,10万新币以上的价格,会显著增加你的拥车成本。

最新的拥车证报价,图源:motorist.sg
因此,大部分时间内,你在新加坡的通勤很可能需要依赖公共交通(巴士和地铁)与出租车/网约车服务的组合。公共交通相当实惠,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购买无限次地铁巴士月票通常每月约128新元。
叫网约车更贵一些,Grab的车费通常在每趟15至40新元之间,但高峰时段的附加费可能使价格飙升至50新元甚至更高。假设你每周乘坐一次25新元的Grab,每月就需要额外预留100新元的交通预算。
一般情况下,如果自己不开车,每月预留250新币作为交通费是个很合理的数字。


在新加坡的用餐成本
在新加坡,饮食消费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是小贩中心构成的美食天堂,另一方面是选择丰富的高档餐厅。而如果你打算自己买菜做饭,那又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1)在家烹饪
购买杂货——超市里最便宜的商品通常产自马来西亚或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新加坡本土产品未必更便宜。
而牛奶、非热带水果以及奶酪等非亚洲产品往往比本地产品或从邻近亚洲国家进口的商品更昂贵。

以下是一些常见杂货的周采购价格参考,让你对开销有个概念,如果每天都在加做饭,一个月开销大概为为278.40新币:

2)在外面吃饭
小贩中心与普通餐饮 - 在价格光谱的一端,非市中心小贩中心的一餐可能低至3-6新元(不含饮品)。普通餐厅用餐则需预算约20-30新元。
高端餐饮 - 若追求精致餐饮,新加坡是绝佳选择。这里云集众多名厨主理的高端餐厅,涵盖米其林一星至三星等级。唯一缺点是成本高昂:新加坡是全球高端餐饮第二昂贵的城市,人均消费轻松达到100-500新元甚至更高(若点酒则更贵)。


在新加坡生活的其他成本
1)水电燃气费
这项开支实际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和住房安排。如果是租房,部分房东会将水电费包含在租金内,也有些房东会与你按月分摊。若是自己购房并承担水电费?根据新加坡能源集团现行费率,四房式组屋的平均电费约为116.17新元,平均水费约为24新元。
2)移动数据
办理基础SIM卡套餐的月费预算约在8至12新元。如果需要更多流量和通话时间就会更贵些。

3)家庭日用品
厕纸(10卷装)价格区间为4至8新元;3升装洗衣液售价低于10新元;洗洁精价格约为洗衣液的一半。
4)车辆维护费
若在新加坡拥有或计划购买汽车,你应已知其成本不菲。但别忘了计入道路税、燃油费和保险等周期性开支。简要来说,每年车辆维护费用预计约为2,500新元。


在新加坡生活的娱乐开销
新加坡周一至周四电影票约11新元,周五至周末票价在15.5至16新元之间。酒精饮品价格极高,市中心酒吧一品脱啤酒约需10-15新元。
若预算有限,建议多结交不拘泥于高端场所的朋友。这样既可自带酒水,也能通过野餐、骑行、远足或家庭影院等低成本活动享受乐趣。

除美食外,旅行可能是新加坡人最热衷的消遣。短途旅行成本可低至5新元(乘火车前往新山),往返巴淡岛约76新元。远途旅行如东京往返机票至少500新元起,欧洲往返机票则需至少两倍以上费用。


在新加坡生活的医疗保健开支
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享有终身健保计划的基础公立医院保障,还可追加综合健保计划及其附加险以扩大保障范围。
综合健保计划保费约450新元/年(30岁年龄段),70岁后升至700-5000+新元/年。外籍人士可购买国际医疗保险,30岁年龄段保费约550新元/年起,随年龄及既有疾病情况递增。
而就诊普通诊所门诊费约20-40新元,私立诊所门诊费约80新元起(均不含周末附加费及药费)。







所以,在新加坡,月入3000新币也不是不能活,只是需要牺牲点个人生活品质罢了(实际上吃小贩中心在新加坡再正常不过)。
但是,如果你赚的不多,又想过外籍高管精英的生活,在新加坡确实有点难......大部分新加坡人,可能也过不上这样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