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新加坡不卷的,稍微有一丢丢生活追求的人都知道,新加坡真要卷起来可是卷生卷死的节奏!
一个新加坡爸爸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巨大压力!
给两个孩子一个稳定的未来,每天白天黑夜两头忙,硬是扛着两份全职工作!
白天一份工作月薪6000新币,晚上另一份月薪4000新币,硬是将自己的月收入提升到了一万新币。

听起来很不错了吧?但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勉强过得去”的节奏!
有些人可能认为他的要求太高了,但他强调,自己并不是要过什么奢侈的生活。
目标就简单:别掉进贫困线,给孩子们搭个稳当的平台,等老了也不拖他们后腿。
而现在这个收入只是刚刚好可以支持他期望中的生活——可以给孩子买点他们期待的东西,吃顿饭也不用纠结价格。
为了维持如今的生活水平,他每天从早忙到晚!
双全职人的忙碌一天
早晨起来先去第一份工作,那是个销售岗,干了十几年,稳定但收入有限。
中午顾不上喘口气,赶紧转战第二份全职——物流协调员,得在仓库或办公室里盯着货物流转。

两份活儿加起来,一周七天无休,常常是凌晨1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经常是在地铁上摇晃着睡着,醒来又得继续冲锋在下一份工作职位上。
这不光是累,关键是精神压力山大!他在社交平台上感慨!
“在新加坡日子越来越难过了,钱总觉得不够用。”

为什么这么拼?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在新加坡一万新币的工资应该已经吊打不少家庭了,为什么还得打两份工,妥妥的没苦硬吃!
但只有这个爸爸自己清楚各种缘由。
其实新加坡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职业生涯越来越不稳定!
前几年他就经历过裁员,那时候幸好自己同时也在做另外一份工作托底,才没让收入断档。
找新工作时也非常艰难,他投了上千份简历,拼死拼活才稳下来。

虽然如今收入看起来稳定了,但这股“焦虑”如影随形。
再想想那些以前的同事,有些是家里顶梁柱,失业后到现在还没着落,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更别提新加坡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了——
HDB的房价都飞涨得“失控”,未来一代年轻人怎么买得起房?
教育费、医疗开支,全是“天价标签”。
再看看家有两小,学费加课外班一笔笔出去!
老婆偶尔生病,小诊所看个感冒都得快一百新币。
加上超市里的鸡蛋牛奶、咖啡店的一杯拿铁,价格越来越高,零零碎碎就能吃掉一小半的工资。
看起来一万新币一个月很疯狂,但结果呢?
其实一个月到头根本存不下钱不说,还得时不时刷信用卡应急……
他坦言,晚上躺床上翻来覆去,就怕哪天扛不住,拖累全家。

“钱不是万能的,但在这个世界,尤其新加坡,日子只会越来越紧巴巴。”
他更感慨多娃家庭尤其严峻,以前没啥家底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成家立业了就更想给下一代留点什么,别让他们不要重蹈自己疲于奔命的覆辙。
双份工作只是听起来很美
当然,双份工作听着励志,实际操作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位爸爸现在已经开始纠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越来越扛不住了,得考虑辞一份才行。
可一想到单靠一份收入,那种不安感就上头。
“我已经习惯双份进账了,辞掉一个的感觉,简直太难了。”

他忍不住在网上问网友:你们怎么面对单收入的隐忧?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明知健康第一,却放不下第二份工作?”
长安居大不易,狮城物价温柔一刀
这爸爸的遭遇不是孤例,新加坡的经济数据也印证了:通胀率虽在降,但核心生活开支还在涨。
根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本地就业中有3.1%的人身兼多职!
这些人被称为“过度就业”者。
而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全球“过劳榜”上的地区前四名分别是迪拜、香港、吉隆坡和新加坡。
在很多人印象中经常出现过劳死的日本才是亚洲的卷王,但其实不然,日本的过劳率甚至低于新加坡!
比较常见的作为第二份工作的职业、收入和工作时长如下表所示:

其实不少工作合同中都会明文禁止第二份全职,即便是第二份工作作为兼职存在,也会对体力有很大的透支,但以下几个原因仍然导致了“过度工作”越来越常见。
1、疫情之后的灵活工作制,让有些打工者有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2、线上工作、网络工作越来越普及,让兼职者节省了极大的通勤成本。

3、新加坡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让不少“顶梁柱”不得不选择第二份工作,确保支撑家庭的开支。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椰友也觉得,这不是个别人的故事,更像新加坡无数家庭的缩影。
生活压力大到让人喘不过气,但也逼着大家想办法往前冲;如果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的预期,就不得不身兼数职提高自己的收入。
那请问各位椰友们,如果是你,会为了一万新币的薪资而连轴打两份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