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问题
在新加坡有没有钱,看这10个财富标准!
椰子 · 2025年07月29日 10:49
阅读 440

 

在审视我们的财务健康时,多个指标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让我们知道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进。部分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而某些方面的细节更依赖于各国的具体情况。
 
在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的广泛实施以及中央公积金养老体系的稳固,使得设立多样的财务基准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列出10个简明的新加坡财务基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
 
 
1)净资产
 
净资产为个人财务健康提供了全面图景。其计算方式如下:
 
净资产 = 总资产 - 总负债
 
资产包括现金、投资、不动产(如组屋或公寓)、CPF余额及其他有价值的财产。负债则涵盖抵押贷款、各种借贷及信用卡债务。我们需要努力确保净资产每年稳定增长。对于处于职业生涯中的30多岁人士,他们的净资产应至少为年收入的1到2倍,包括CPF余额。进入40至50岁后,这一数字理想上应达到年收入的3到5倍。
 
 
2)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是实现储蓄、投资以及长远财务目标的基础动力。它指的是家中所有就业人员的总收入。2024年的数据表明,有工作的家庭月收入中位数为11,297新元。
 
如果你的家庭收入高于此数,则表示你超过了一半的新加坡家庭。反之,则有改善空间。然而,收入水平也受家庭中就业人数影响。
 
 
3)家庭支出
 
管理消费对财务健康同样重要。家庭支出包括住处、食品、交通、杂费、保险、育儿、娱乐及非必要消费。理智的财务安排建议支出不应超过税后收入的70%至75%。如果支出经常高于收入,这便是财务危机的信号。
 
最近的调查显示,2023年新加坡家庭平均月开销达到了5,931新元,相较之前有所增长。
 
 
4)储蓄率
 
每月储蓄占税后收入的百分比成为财务韧性的重要指示。在新加坡,目标是储蓄月收入的20%至30%。
 
追求提前退休或财务自由的人群通常会实现40%甚至更高的储蓄率。理想情况下,月储蓄超过37.6%会被视为优良表现。
 
 
5)CPF 储蓄
 
在CPF中的存款对长期退休、住房及健康储蓄至关重要。对于30至35岁人群,CPF账户均衡余额在14万至16万新元之间。55至60岁时,这一余额应为30万至40万新元。
 
因此,到40岁时若能达到205,800新元的全额退休存款金额,这将是非常出色的。如果目前账户余额较低,增强CPF缴存会是个好选择,特别是特别户口因其利率较高而更具吸引力。
 
 
6)债务管理
 
并非所有债务都是劣势,但管理不善会带来压力。支付房贷或教育费用被视为积极的债务管理,而高利率消费贷诸如信用卡债务可迅速引发财务危机。
 
理想情况是月度债务还款不超出收入的40%。新加坡的总债务偿还率(TDSR)门槛为55%,因此,保持在40%前后是较为保守且稳健的目标。
 
 
7)住房拥有率
 
在新加坡,拥有房产不只是居住问题,它代表着重要的财务资产。作为一种储蓄和投资手段,房产使得大部分居民得以在经济上更为稳固。
 
超越88%的新加坡居民都是房屋拥有者。因此,拥有房产和不负过重房贷的人于财务上表现良好。如果尚在租房,需仔细考虑购置房产对财务与长期目标的影响。
 
 
8)SRS 储蓄计划
 
退休辅助储蓄计划(SRS)是一项富有税务优惠的自愿储蓄计划,可与CPF互补。尽管多数人未充分利用SRS,高收入者在该计划的年度上限下可享受明显的税收优势。若CPF余额已被最大化,考虑开设并充分投资SRS账户不失为明智之举。2024年数据指出,约19%的SRS资金仅以现金模式持有。因此,将SRS中的大部分资金进行投资更具效益。
 
9)紧急应对资金
 
紧急储备充当因失业或意外开销出现时的重要财务缓冲。这样的储备确保我们能持续投资,无需因市场波动而暂停。我们需至少准备六个月开支的紧急资金,特别是对于自雇或有较多抚养人口者,建议扩大至12个月。
 
 
10)保险保障
 
保险是收入与家庭安全的防护网。成为最基础的保障包括健康与人寿保险。我们需确保自己的基本住院与人寿保险保障充足。如果有家属,建议人寿保险承保额为年收入的10倍或更多。尽早获取城市重疾、残疾与家庭护理保险同样重要。
 

THE END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关注狮城椰子
1
3